文章于 2021-4-12 首发在丨公众号:第一帧
电影剪辑;
说简单也简单 —— 你只要按照剧本,或者分镜头把每场戏按部就班的衔接上了,就算万事大吉,不功不过。影片好坏,都是导演,编剧或者演员的事,没人会喷剪辑师。
说难也难 —— 在遵循一切视听语法的基础上把戏剪完,想突破,向更高段位迈进,似乎没有书教过你怎么去突破。
但是优秀和平庸,其实只有细节之差。
看两个电影片段【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IcN_WJwKG0MDJnUAGXgjTg】
单就剪辑观感来说,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觉得《上帝之城》的剪辑更凌厉。的确,它的剪辑确实强悍,拿到了第76届奥斯卡最佳剪辑提名。
但是,《龙纹身的女孩儿》拿到了第84届奥斯卡最佳剪辑。不是提名,是最佳剪辑,这部犯罪悬疑片打破了常规。毕竟以往的奥斯卡,最佳影片与最佳剪辑很少分家。
实际上如果要让我推荐一些剪辑优秀的电影,我会推荐大卫·芬奇这个导演的所有的电影,看一下他的主要作品履历:
《七宗罪(1995)》(第68届奥斯卡最佳剪辑提名)
《搏击俱乐部(1999)》(第72届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提名)
《本杰明·巴顿奇事(2008)》(第81届奥斯卡最佳剪辑提名)
《社交网络(2010)》(第83届奥斯卡最佳剪辑)
《龙纹身的女孩儿(2011)》(第84届奥斯卡最佳剪辑)
奥斯卡的权威性以及其它带有政治因素渗透的奖项本人不予置评(例如最佳影片,最佳导演等),但奥斯卡学院派的技术类奖项(摄影,剪辑,美术)是毋庸置疑属于世界电影都难以企及的金字塔尖。
这世界上没人比好莱坞学院派的那伙人更懂剪辑。
在好莱坞的所有导演里,大卫·芬奇是从不拍商业大制作的导演,所有作品均是剧情向,而且他的剪辑班子是现今的好莱坞最强,极具备分析价值。毕竟商业特效片都是按照分镜头去剪辑,而芬奇的电影都明显有后期二次修改创作的痕迹。
回到这两部电影,不知大家发现两部电影镜头语言的差异没有,《上帝之城》的镜头风格是手持晃动型,而《龙纹身的女孩儿》则是稳定机位型,两种视听风格导致两者的剪辑风格大相径庭,那如何能通过不同的剪辑风格判断哪部电影的剪辑更为优秀呢。
在电影剪辑之中,有一种被称作“高速剪辑”的剪辑方式。高速剪辑,不单指像MV一样快闪,也还指靠剪辑能把剧情节奏带的更快;《上帝之城》的高速剪辑是建立在大幅度晃动的摄影风格上;实际上这种摄影风格配上合适的快节奏音乐,是很容易达成律动性极强的剪辑效果。就像影片开头,用一只鸡做为主线的快闪推进,交叉剪辑其它人物关系,最后谱成一首炫酷的桑巴舞曲治作为影片序幕。
但是,倘若这种风格没有音乐的配合,结果可能就会很灾难,这是个很重要的地方,也就是说,如果没有音乐配乐来辅佐,单靠“硬剪”,是不会剪出这种感觉的。
所以,这也是《龙纹身的女孩儿》更厉害的地方。
大卫·芬奇的几乎所有电影都很少出现运动镜头,都是四平八稳的稳定机位摄影,但他可以仅用电影中“刻意设计或者剪辑过的”自然声音(对白,环境音)等替代配乐,达成另一种高速剪辑风格。
我们可以仔细拆解分析一下《龙》这段两分钟的戏,出现了很多次打破时间/运动连续性的“跳切”,比如男主进门时→买烟 抽烟→过马路 进门→上楼等等。但作为观众,却没有人会被如此明显的跳切分散注意力 —— 跳切却不跳戏,无形之间压缩了时长,提高了叙事节奏,这就是为什么大卫芬奇的电影在从来没有转场,匹配设计的前提下,剪辑依旧会给人凌厉,快准狠的感觉。这种剪辑方式中,每个镜头都会有精细声音的变化,这就是他的电影能与众不同,剪辑观感上给人非常精致的秘密。
虚构一段戏举例说明,比如有一段A回家的戏:
A拖着疲惫的身子加班回到家,把钥匙扔在鞋柜上,躺在床上。
分镜头剪辑:
①(全景)A进门
②(特写)钥匙扔在鞋柜上
③ (全景)A躺在床上
④(特写) A面色疲惫
正常的电影剪辑,会把这四个镜头连上即可,无功无过。
但是更优秀的做法是什么,如果是大卫·芬奇的电影,那很有可能是这样处理。
①(全景)A进门 (门外隐约听见邻居上楼的嘈杂声)
②(特写)钥匙扔在鞋柜上 (A脱鞋进卧室的自然声)
③ (全景)A躺在床上 (楼上隐约听见孩子的玩耍声)
④(特写) A面色疲惫 (孩子的玩耍声变大)
说到这,相信大家就会懂了,这是音效剪辑的魅力以及威力,也是好莱坞这么多年一直如此重视这个奖项的原因,电影是视听艺术,视觉和听觉的处理,缺一不可。
只能听见声音,却看不到画面的,不代表没有意义。
现在再回头看上文《龙纹身女孩儿》中这段2分钟的戏,看似普通,实则拆分每个镜头去看,去听之后。你应该能发现这其中那些对声音精细处理的地方,这也是优秀的电影剪辑师该注意到的地方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