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剪辑里,有两大基本概念一直被混淆,那就是蒙太奇和剪辑语法。
很多教材级别的书籍甚至都是如此,讲来讲去,也依旧道不明它们的区别。有人把剪辑说成就是蒙太奇,或者剪辑语法是蒙太奇里面的一种,这类说法不能说完全错误,因为它有对的地方,但主要是不严谨。
今天就详细带大家区分一下两者,实际上,原理非常简单。
① 剪辑语法是什么?
剪辑语法是一种带技术色彩的镜头组接手段,它像软件里的硬技术 —— 是被前人总结出来的剪辑套路和技法。
蒙太奇是一种带感情色彩的剪辑处理,它会让一个白水一样的桥段锦上添花。
从而改变原来镜头/桥段的含义,让叙事/情感更丰富。
剪辑语法是用来实现蒙太奇的手段。
比下面这场戏:女主经历了一系列事,然后在大街上一番疯跑,这时候因为心理压力太大,“精神病”犯了,于是各种曾经梦境里经历过的各种场景,各种人说的话就开始回荡在她耳边,处于一种“恶灵缠身”的状态。
这段则是一个心理蒙太奇;它用在了这场戏的结尾,作用是用来渲染女主“精神崩溃/分不清现实与梦境”的情绪感受。
而实现这个心理蒙太奇的剪辑语法就是叠化 + 声音畸变。
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悟透了。
它有点像作文:
小明坐在草地上吹着小风,看着蓝天。—— 这是一个俗话说的流水账。
改一下:
天很蓝,风很轻,拂在脸上也舍不得出声 ,小明在草地上静静的感受这片惬意。
这段句子的语法结构被改变了,第一句是一个陈述语态,第二句更改后的则是一个修饰语态,这种修饰就是剪辑里的蒙太奇 —— 它既动了整个句子的大结构,也“拆词造句”动了每个短句的小结构,并且增加了感情色彩,实际这个句子里,小明在草地上到底是坐着还是站着都不重要,这句直接删掉不提,因为这个信息一点都不重要,这段话的重点只要交代小明在草地上即可,用蒙太奇修饰是为了放大“环境”信息。
而在“拆词造句”的过程中,我们还要考虑用什么手段去调整细节,比如是用“很蓝的天”还是“天很蓝”?“天很蓝”无疑更简洁,这就有点像剪辑语法的作用 —— 它在精简每个细节的含义。
实际上,在刚学通蒙太奇的时候,新手更喜欢“把简单问题复杂化”,比如上面第二个句子就是这样;这样的确修饰了,修饰的很美,但是已经画蛇添足,修饰的过头了 ——
天很蓝,风很轻,小明在草地上感受这份宁静。
这样就已经足够了。“风很轻”和“拂在脸上也舍不得出声”意思实质重叠,后者明显有点“卖弄文采”的意思,那我们就直接删掉。
这也是剪辑越剪到后面越追求的“极简主义” —— 开始学感觉什么都会,然后会的越来越多,然后发现追求的东西越来越花哨,最后回过头来发现,剪辑的那份简单,才是值得永远去思考和追求的。
最后我们也会发现,不是剪辑像写作文,而是剪辑就是写作文。
但也不是所有文字都要用修饰。
小明坐在草地上吹着小风,看着蓝天。
如果这是一个很压抑严肃的复仇故事开头,这样的写法反而是最合适的。
所以最终用什么手法还要放大,参考整体去看,一个成品的风格和主题定位是什么样子的。
这就像不是所有的场景蒙太奇都要进来掺和一脚。
长镜头和蒙太奇是电影史上一直对立的两大派别,但在一部电影里,它们完全可以相辅相成,辅助主题。
所有的艺术形态都是相通的。
好音乐讲究哀而不伤 —— 太悲不行,淡淡的忧伤最得当。
好文章讲究“虎头猪肚凤尾” —— 开头结尾要有力,中间反而不能发力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