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叙事”的形成原理(序列剪辑与并列剪辑)

“叙事”的形成原理(序列剪辑与并列剪辑)

 叙事的全称我们可以暂时理解成是“叙述故事”,要明白叙事的原理,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“故事”。在编剧领域,一个编剧的职责便是创造故事,叙述故事,假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:

小明在吃饭。

这在编剧领域可能并不能被称作“故事”,因为它并没有“戏剧冲突”,它描述的只是一个事件,假设这段文字现在有两种续写方式:

①小明在吃饭,突然很高兴,之前的一些快乐时光在他脑海闪过。
②小明在吃饭,突然胃疼,他甚至疼得无法下咽。

理论上讲,第二种写法才是剧本中认可的“故事”,因为它出现了戏剧冲突,出现了“肚子疼”这个阻力阻挡了小明吃饭这个事件,“故事”便发生了。但在剪辑里有些不同,因为第一个事件同样可以用视听语言表达出来,即使没有所谓的“戏剧冲突”,但只要它存在一个事件,这个事件便会存在一定的情绪起伏。

所以在剪辑里,我们可以把“叙事”的全称理解成是“叙述事件”。比如上述第一个例子,假设这个事件我们共用十个镜头描述,这其中有三个镜头描述了事件开始前的吃饭状态(小明周遭的空镜头或环境镜头);有三个镜头描述小明在吃饭时的状态(一组跳切或动作连戏的景别切换);剩余四个镜头描述小明突然很高兴的情感状态。那么这样,有对整体事件的时间推移描述,有对某个瞬间的情感描述,叙事便会形成。

序列剪辑与并列剪辑

在一个成片的时间线轨道上,无论剪辑多少刀,叠多少层轨道,但是在播放时,时间线的指针永远都是从前向后走,观众也是从前向后观看。

序列剪辑,指相邻的镜头间有一定的顺序逻辑,旨在完成对叙事过程(时间)的推移;

并列剪辑,指以特定的剪辑手法强调某个瞬间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情感。镜头的组合逻辑只有序列和并列两种,没有第三种。

更详细地说,我们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,序列就是顺序排列,并列就是并行排列。所有的画面不是按照有序的方式排列,就是按照并行的方式排列。也就是按照线性规律排列的镜头,我们便可以称作序列镜头,在剪辑里也可以叫作序列剪辑;按照非线性规律排列的镜头,我们便可以称作并列镜头,在剪辑里也叫并列剪辑。在形式上它们属于组镜头或镜头序列,是用一组镜头去描述叙事(也可以用一个镜头去描述)。

序列剪辑的目的是形成叙事;并列剪辑的目的是让一个故事有起伏、有层次、有感情色彩。最终两者相辅相成,形成一个层次丰富的作品。

我们再落实到剪辑的时间线轨道上去看,如果现在有五个拍摄好的镜头,前三个镜头是叙事镜头,如一个人的走路过程,那这组镜头就是序列剪辑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三个镜头描述的时间也在推移,过程在发生。假如后两个镜头描述的重点不在叙事,而是一种情绪,或者用两个景别描述一个瞬间的事情,比如主角哭或者笑,那么这组镜头就是并列剪辑。这便是一个片子里情感曲线形成的根源,有对事件过程的交代,有对情绪的描述,这样的片子才会有感情起伏——序列剪辑会让观众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和推移,并列剪辑会让时间停留在某一刻,感受情绪的存在。

在一篇文章或者小说里也一样,虽然我们都是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去阅读,但如果第一段、第二段讲的故事是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去展开的叙事,如主角下班、吃饭,这便属于序列的形式;如果第三段、第四段丢失了时间性,它可能着重在描述主角的心理状态或者周边环境,如他在吃饭的时候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,然后文章用大段篇幅去描写他如何不舒服——胃部翻江倒海、头疼欲裂……这便属于并列的形式。这样一来故事就会自然发生,从平淡变的有起伏。

现在我们回到小明这个例子,就会更清晰直观。

小明在吃饭,突然很高兴,之前的一些快乐时光在他脑海闪过。

假如这段戏共用十个镜头,前三个表现的就是小明从吃饭到高兴的过程,这就是一个序列剪辑;后七个镜头统一表现一种感受,如使用一段抒情蒙太奇——脑海闪过无数快乐的画面,强调快乐的气氛,这就是并列剪辑。最终序列和并列的组合润色了之前平庸的流水账。

这里我们看一个剧本的段落。

……两人走戏,小熙走到灯光旁,跟工作人员沟通了两句,转身要回监视器前,工作人员不小心勾到了照明灯的电线,灯倒,马上要砸到小熙。众人惊呼,小熙愣在原地,闻涛突然窜过去一手将小熙拉到身后,一手扶住灯。众人上前关心小熙。闻涛:你没事吧?小熙:(惊魂未定)我没事,谢谢你……小熙抬头看向闻涛,一愣。(乍见梦中人的感觉)闻涛:(笑着伸出手)我是闻涛,画廊的老板。小熙回过神,赶紧握住他的手再次道谢。闻涛:别客气了,赶紧忙吧,不打扰你们。……

上述这段剧本例子,女主小熙和男主闻涛第一次见面,小熙在即将摔倒的时候被闻涛一把拉住,随后小熙对其一见钟情,那么如何用剪辑强化表达一见钟情的感觉?就可以用并列剪辑,将镜头放慢,停住这个瞬间,观众也可以感受到女主此刻的内心状态。在某一刻镜头突然放慢了,着重强调此刻的一个感受,时间被延长,这就是一个并列剪辑方法(如下图)。

用并列剪辑放慢小熙的反应描述“一见钟情”

再如下图所示,女主角小熙在现场导戏,随即喊“停”,之后切的便是摄影师和男女演员的两个反应镜头,这两个反应镜头便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动作,应用并列剪辑进行“重复演绎”。重复剪辑是直接实现并列剪辑的一种语法。

小熙喊停,重复表达摄影师和演员的反应

这些做法实际非常简单,但是很多人可能在剪辑的时候并不会想到,因为没有这种概念和意识,在剪辑时,我们要清楚什么时候去渲染情感,这能让作品适当的出彩。

在日本编剧野田高梧的《剧本结构论》中,他直观地阐述过戏剧类似的结构性原则:戏剧不能一直用静态描写,而是需要一个动作引发另一个动作,并持续进行下去,这样,“纵向发展”和“横向发展”就产生了。简单来说,“纵向发展”以“展开”情节为主,是所谓的动态画面,而“横向发展”以“描写”氛围渲染、性格描写、环境遭遇等为主,是所谓的静态画面。“纵向发展”和“横向发展”的发展的本质正是序列和并列。

以上内容节选自《剪法:影视剪辑思维与方法》

评论
收藏
微海报
分享

评论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