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告片剪辑的结构思路

对于预告片的剪辑来说,把一个观众骗到影院的秘密是什么?创作上他是否也遵循一定的规律,本期我们就来从大方向上解读预告、剪辑的一些结构思路。

首先预告片在整体故事编排上遵循的是三幕结构 —— 逐步上升的情绪曲线,描绘了故事的强度和戏剧张力,这也是常规的剧本创作套路:

建置阶段 —— 引入冲突 —— 冲突升级 —— 高潮 —— 然后结束,但是近20年间,以好莱坞的预告为首,这种套路开始产生变体,因为视频时代,观众的节奏一直被不断的拉高,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刺激,三幕之前会插入一个冷开场,之后会加入最后的彩蛋

然后我们来看预告每个部分的大概作用:

冷开场的作用是直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,或者简单粗暴的直接放一首动作场面,在冷开场过后通常会出现电影公司的标志,然后进入第一幕的建制阶段:

建制的目的是介绍故事的前提和人物。言简意赅的构建出故事背景。

第一幕中音乐的作用是产生,期待,听起来像是在构建某种东西,但并不会喧宾夺主,听感上会比较平和,不会压过对白。

然后过渡到第二幕:继续提出问题,让问题来加剧。这是最具戏剧性的一幕(戏剧冲突最强的一幕)。

第三幕的目的是让观众兴奋:这一幕往往会避开前两幕提出的问题,重点转移到动作场面上,首先可能会编排一部电影最激动人心的场景,然后会穿插对话总结故事的主题。

到这里很多预告看完就会给人一种已经把剧情给讲完的这种错觉,其实并不是这样,因为这类宏大的对话,与情节中的关键事件并没有任何关系。最后在第三幕的尾声,往往会出现一股精心编排的蒙太奇段落。这是漫威预告片使用最多的一种套路,然后切入最终的片尾。

预告片大多会以自己的方式来遵循这个结构,当然他们依旧可以不断的变换细节,比如电影公司的标志,有时也会插在第一幕之后。但无论如何变体,从宏观上看这三幕结构都是永远存在的。

评论
收藏
微海报
分享

评论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