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剪辑思维】蓝灯理论

“蓝灯理论”是沃尔特·默奇在《剪辑之道》中提出的理论。 不单电影剪辑,它同样可以变形应用到其它类型的剪辑里。

“蓝灯理论”是沃尔特·默奇在《剪辑之道》中提出的理论。
不单电影剪辑,它同样可以变形应用到其它类型的剪辑里。

音乐的衔接心法 那一期开头有一段混剪的例子,现在把音乐直接换掉,前后加几个意境相同的镜头,剩下的其他镜头一个都不动,也不去调整顺序。即使音乐变了,成片的感觉其实和之前并没有太大的出入,因为这个片子有一个内在的元素始终没有被改变,这就是今天要说的蓝灯理论。

如果我们接近一个蓝色的房间,能看到里边有一个很显眼的蓝色灯泡,我们第一感觉会认为这个房间的蓝色来源于这个灯泡,但其实并不是,当我们拧下灯泡,会发现房间依然是蓝色,而且仿佛这时蓝的更加自然。只是从一开始,我们都被显眼的蓝色灯泡吸引了注意力。

这就是沃尔特默奇在《剪辑之道》里提出的蓝灯理论,听着很绕,也很烧脑,似乎和剪辑也没有什么关系。随后他又补充到“当你把原本以为是某个创意的唯一核心的东西去掉,一旦去掉了它。会发现不断创意仍然在那,而且它与所有别的元素会存在更加有机的一个关联”。听着还是很绕。那么这个蓝灯理论到底是什么意思?其实初看的时候我也搞不懂,做剪辑很多年以后,我似乎慢慢发现了这个理论的一些重要含义。

实际上蓝灯理论出自于默奇在剪辑电影《对话》时形成的一个想法,这部电影最终从五小时砍到了不足两小时,但默奇最后发现:通过舍弃某些东西,砍掉某些戏之后,甚至是一些非常重要的戏,反而会展现出更多的一个信息量。所以蓝灯理论指的是它可以在一个已经成型创作(框架)里摘掉某些原本非常重要的元素,却最终不影响整体,甚至会更加的突出整体。

这里直接上一个例子,这是我之前的一个独立电影的段落。这个桥段主要是讲述女主角的一些身份背景,女主角在结婚以后,因为丈夫性情大变,甚至家暴,然后就对他恨之入骨,从而产生了杀他的想法。那么这场戏这个段落现在让我重新来剪的话,可能还会去砍一些戏。砍掉男主角的两句对白,最终让女主角的台词来引导我们,甚至可以砍掉这个特写镜头,因为这部电影里男主角本身的性格就是比较沉默寡言,所以这里砍掉他的台词反而更能凸显她的一个性格特征。二是突出这场戏女主角的一个戏份比重,所以这就是蓝灯理论的作用之一。这么做也会产生一种留白的效果。

在创作里,不是任何东西都要交代的清清楚楚,适当留白会让人产生联想。那么除了电影,蓝灯理论是适用于任何剪辑的,所以这也是最后要说蓝灯理论最重要的一点。在沃尔特默奇毕生的剪辑观念里,他还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剪辑六大法则:也就是在剪辑里,情绪的优先级是最高的,只要一个片子整体剪辑的情绪是一致的,那么无论你如何增删个别镜头,整体观感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。我们可以把这个蓝色的房间想象成一个片子,如果他的情绪统一一致,都是蓝色的,那么无论你安多少个蓝色灯泡,或者摘掉多少个蓝色灯泡,也不会影响整体的情绪。

所以现在我们回到开头所说的这个例子,剪辑这段的时候,前期我认为这段混剪最重要的是音乐,它就好比蓝灯理论里边的这个灯泡,音乐是创造出这个片子的一个基础,但最后即使把音乐直接换掉,也就是这个片子曾经的一个核心创意换掉,他的观感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,因为他的情绪内核就是“离开和分别”,一直就没变过,所以只要你能找到主题和它相匹配的音乐,结果都不会有太大的跳跃感。

其实剪辑思维里某些很抽象的心法,都隐藏在一些看似和剪辑无关的道理里,就像沃尔特默奇这个理论一样。

评论